首页

傲柔天下隔板踩踏吐奶

时间:2025-05-30 04:03:38 作者:文在寅完成提前投票:以压倒性力量审判内乱势力 浏览量:67926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题:走进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记者 应妮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包括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3片分隔防护林。世居民族创造性地采用适应自然、适度利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茶文化景观。

景迈山古茶林航拍。 贾翔摄

  人在草木间:智慧生态的古茶林

  人在草木间——中国古人在造字时传神地阐明了对“茶”的理解。

  这是一片悠久的古茶林。

  史学家在唐代《蛮书》和景迈山的寺庙经文上发现,公元10世纪以前,这里已经大规模种植茶园,迄今一千多年。约公元10到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传说布朗族先祖首领帕哎冷迁徙到景迈山时遭遇瘟疫,偶然被此处一片树叶所救,感上天恩赐,遂率部落在此定居。61岁的芒景村布朗族茶农南康说,布朗族人至今恪守先祖留下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我们布朗族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这是一片智慧的古茶林。

  先民采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传承至今:在森林间有限度地片状开发茶林,茶林之间保留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使茶林处于森林的保护之中。同时,人们选择性地砍伐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植物,保留遮阴乔木以提供茶树最喜爱的漫射光;在古茶林中多植桂花树、多依树、樟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同时也会抑制某些病虫害。茶林最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以茶树为主的小乔木和灌木层,地面是草本植物。草本层和枯枝落叶一起养护着土壤,提供茶树所需的天然养分;生活在森林里的昆虫和鸟类,会帮助茶树免遭害虫啃噬。天然农法使古茶林得以维系生态平衡——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让茶树活力十足地生长在立体森林生态系统中。

景迈山云海。 邵鸿雁摄

  这是一片生态的古茶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曾在这里对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中华桫椤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茶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种。良好的植物、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使物种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上层乔木的落叶又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富有机养料,进而有效地维持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指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

景迈山古茶林。 易海菲摄

  人在天地间:和谐共生的茶文化

  在景迈山,先有森林,后有村寨。

  人们合理利用山地环境:水源地在山顶,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外围的防护林可以防止冬天低温和病虫害传播,而耕地则在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区,避免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

  澜沧县博物馆副研究员熊登奎指出,这样一种“垂直海拔土地利用”让森林得以利用、茶林得以保护、村寨得以延续,彰显了先民遵循自然、保护古茶林的智慧。

  村寨规划也秉持着集约用地的原则:村民们会在建寨之初先设立寨心。景迈山人认为每个寨子都有守护神,而寨神的居所就在寨心。为了得到寨神的庇佑,民居都围绕寨心布局。村民就地取材,用竹子、木头建起房屋。为适应本地多雨潮湿的气候,形成了底层架空的民居形式,这种类型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人们在这里从事茶叶晾晒、揉捻工作。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邹怡情负责对景迈山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修缮及内部适用性改造利用,从最基础的防水、隔音等问题入手,让老屋新生,在景观风貌上实现聚落空间与遗产地的整体协调。

景迈山翁基村。 应妮摄

  在景迈山,先有茶树,后有居民。

  每年三四月,“作春茶”是景迈山人的头等大事,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最讲究的采摘与制作工艺,仍依赖手工完成,茶叶被铺洒到专为晒茶安置的露台上,等待阳光的雕琢。

  当秋天茶籽成熟,村民会在林间空地补种茶籽。古茶林是古树、新树、大树、小树共存,有机更新的古茶林,与祖祖辈辈景迈山人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文化景观。

  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透露,为实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普洱市颁布实施专项法律3部、规章制度7部,完成对现行177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编制了景迈山村庄规划,为遗产区范围内15个自然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在景迈山,万物有灵,茶树有魂。

  茶山人将茶叶视作生命的一部分,由生态伦理衍生出信仰体系。

  万物有灵是景迈山人所持的朴素观念。敬畏自然、守护生灵成为当地民众自觉的生态伦理。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会到佛寺祭拜。南传佛教是景迈山傣族和布朗族共同的信仰。

  茶祖崇拜则是景迈山种茶民族的民间信仰。他们将带领先民迁徙至此、并开辟茶林的部落首领奉为茶祖。布朗族的茶魂树、傣族的茶神树代表茶祖守护着茶林,见证了古茶林延续千年。

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祭茶祖。 自培平摄

  每年四月,布朗族会迎来最重要的节日“山康茶祖节”。布朗族人将一年中最好的春茶献给茶祖帕哎冷,在茶魂台呼唤茶魂,祈求茶祖保佑茶林和村寨。与此同时,傣族迎来傣历新年泼水节。大家将新制的春茶献给缅寺,把黄米饭、蜂蜡献给茶神树,以表达感恩之情。

  记者在芒景山茶魂台看到,每组祭祀柱有五根,分别代表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景迈山区域内五个世居民族。以“和”为核心的景迈山茶文化,强调天和、地和、人和,身和、心和、意和,反映出养生、修性、怡情、尊礼的精神内涵,塑造了当地世居民族平和友善的民族性格,在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各民族之间不仅没有发生战争,而且相互帮助,和谐共存。

  申遗唤醒民众主人翁意识

  77岁的苏国文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普洱祭茶祖习俗”的传承人。2004年从澜沧县教育局退休后回到景迈山的芒景村,他一心投入到布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在他和村里人共同努力下,2006年,芒景村恢复了布朗族传统节日“山康茶祖节”“开门节”“关门节”……布朗族的“茶魂”理念,在逐步复苏。

  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国文始终认为,守住遗产一定要靠人,一是要办好民族教育,一是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也是他身体力行写书的原因。

  1984年出生的傣族茶农仙贡现在已是远近知名的茶人,她不仅在2019年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21年还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对于仙贡和许多景迈山居民来说,他们至今仍留有一份沉重的记忆。早些年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2010年仙贡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茶农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拿到分红,还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园务工。农户负责种植,保障茶叶品质,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这样就扩大了普洱茶品牌影响力,增加了收入。到2022年底,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茶园面积达9000余亩,茶叶年产量2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

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采茶。 谭春摄

  今年29岁的岩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求学4年后又待了2年,思乡心切的他得知景迈山申遗进入冲刺阶段后于2018年返乡,在翁基村开起了民宿、餐馆和咖啡厅,还尝试和团队拍视频宣介当地民族文化;刚在昆明读完大学的叶香回乡仅半年,作为景迈布朗公主茶厂负责人的小女儿,她打算今后通过互联网,例如直播或短视频来让更多人认识景迈山。

  “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达了这一观点。“保护和利用都不是最终目的,传承才是,而且必须是活态传承。要让文化遗产美起来、活起来,这不是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享用权。”

  作为全球第一个茶文化景观主题的世界遗产项目,陈耀华期待景迈山在茶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领域的前沿探索,能够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与全人类共同守护好世界遗产。(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日大雪,中医教你养阴、暖身、藏气之道

会后,相关国家还发布了一份“欧盟26国外长”名义的联合声明,呼吁加沙地带“立即实行人道主义停火,从而实现持久停火,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新疆沙雅县:千年胡杨再遇金秋

赣州瑞金,道路两旁旗帜上悬挂的“瑞京”将这片红土地上的历史娓娓道来。作为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形成地。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晓军被查

“对于军人来说,节日更是战备日,身处维和任务一线,面临的是真枪实弹,上的是真实战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维和步兵营领导介绍,节日期间,他们坚持把安全防范作为突出课题,针对任务区安全形势,采取随机拉动的方式,对紧急避险、重要目标防卫等3类25个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充分检验官兵节日战备能力。此外,他们还在动态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起多方情报搜集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当前安全局势,在新春佳节期间做好针对性防范,确保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实拍上海纯手工绿豆糕制作过程

据了解,“图书大篷车”是南昌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南昌市图书馆及各县区图书馆、110家孺子书房实现通借通还。从2021年9月第一次开进校园,图书大篷车已驶过了3年光阴。3年来,图书大篷车每月定期开进学校,以精选的课外读物为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和产出仍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对海外依赖程度较高。应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梳理粤港澳三地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搭建三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粤港澳三地科技政策从“各自为营”走向高效协同。立足港澳高度国际化市场化优势,实施更加包容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推动科技领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